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高品质教学茅塞顿开 高质量顿悟智慧璀璨

第五届常州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观摩名师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0-11-27 阅读量:

名师的阅读教学,其智慧性体现在哪里呢?名家的作文教学,又是如何让学生叙真事抒真情的呢?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1月18日,常州市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全体学员,认真观赏了杨静老师执教的散文《昆明的雨》示范课、段艳霞和张仕军老师执教的《抓住细节》读写结合示范课。

杨静老师的示范课《昆明的雨》,其显著的特点是:

1.扣住文本内核。汪曾祺先生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淡中有味”,杨老师在教学时,就抓住了这一“牛鼻子”组织课堂教学。教学之初,从学生的感受“缺憾”(即“平淡无味”)入手进行反向立意;接着,通过“知平淡”和“品深意”两个环节,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发现“淡”中之味、“淡”中之醇,进而悟出此风格的独特魅力

2.咀嚼文本细节。“魔鬼在细节”“奥秘全在细微处”,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美,隐藏在细节刻画之中,杨老师的教学之美,也展现在细微之处。请看:描写牛肝菌很好吃所用词语及其标点符号,“滑,嫩,鲜,香”,一词一逗号,即一词成句,把四个并列词语特写成四个分句,充分扩张了词语描摹情态的张力;描写干巴菌形、味的前后对比,“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在对比中品出前后的味差与惊讶……

当然,即便是美玉,也会有瑕疵。杨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有商榷的地方。例如,就教材编排来说,《昆明的雨》是自读课文,这里却变成了教读课。

杨静昆明的雨.png

段艳霞、张仕军两位老师的同题异构读写结合课《抓住细节》,从两个不同的维度为语文教师打开了作文教学的靓丽之窗。

段老师的课堂教学,善于把自己的经历转化为写作素材、把生活中的资源转化为写作资源,进而演绎了一堂既有意思又有效果的写作课;张老师的课堂教学,善于将日常的生活火花作为写作素材、将教材文本转化为写作方法和策略,从而成就了一堂朴实而华美、平淡而味美的作文指导课。

段艳霞的抓住细节.jpg

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享受和仰慕,更是一种目标和方向。生活在乡村的语文教师,虽然还比较稚嫩,是一朵野菊花,但个个勤奋刻苦,必将开放出艳丽的芬芳之花。请欣赏部分老师的观课体会——

盛丽娜老师:《巧设支架,让写作教学“软着陆”》——情境创设,真实可感;材料提供,适切及时;方式方法,由浅入深;展示评价,反馈及时。荆春老师:《写作教学,当基于生活》——巧设写作情境,启示细节捕捉;记录生活素材,示范教师练笔;课本生活摘取,融入常规课堂;远离泛泛讲述,规范写作细节。刘萌萌老师:《细微之处显神韵》——善于观察,启发学生挖掘细处之“真”;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勾勒细处之“奇”;激发想象,引领学生发现细处之“美”。缪露老师:《细节,让文章变得更鲜活》——遵循“聚焦、分解、还原、放大”原则,把脑海中留存的印象、记录的素材,加工创造为具体可感的画面;用语准确简洁,避免华丽空洞。卞晓叶老师:《积累型文本的读写结合策略》——摘抄、化写、读书卡;钱竹燕老师:《善用写作训练,感悟文章写作之道》——以学生实际生活穿针引线、将写作训练作为教学支柱、及时给予评价反馈、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补充。沈雪老师:《精彩的文本解读,成就精彩的语文课堂》——与作者共情、与学生共情、心中有课标。马玲云老师:《选择适当教学内容,彰显文本核心价值》——依据课程标准,选择教学内容;聚焦文本特色,选择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抓住语言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撰稿:迟晓旭  摄影:徐姗  审核:仇定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