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快讯>>文章内容

自读课教学与读写共生友好相遇

发布时间:2021-01-15 阅读量:

113日,常州市初中语文读写共生工作室在北京师范大学常州附属学校开展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就“读写共生”研究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工作室全体成员、东道主初中部语文教师近20人参加了这一活动。

石慧姣老师的研究课《梦回繁华》,充分凸显了自读课教学的三种有效策略,具体表现在:

第一,任务驱动法。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自主探索,自用资源,自动协作,最终完成共同的任务。这是自读课的应然之举,也是本堂课的最大亮点。例如,参考示例,自拟两个目标——针对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同桌之间互评,评价自我和他人的目标达成情况。再如,利用资料和文本,探究“梦”之内涵:“纸醉金迷”之梦、“警醒徽宗”之梦、“重回故土”之梦、“穿越宋都”之梦。

第二,聚焦评析法。自读,是自我建构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阅读重点和难点自然会有差异,因此,当学生汇报成果时,教师要善于“聚焦”,即当某学生讲述一问题时,要顺势追问其他同学对此问题的看法,这样,方能“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对此,石老师很好地把握好这一“主动权”。例如,学生在一笔带过逻辑顺序时,石老师就进行了智慧追问:你能否具体分析一下?其他同学是否还有补充?如果不按照这样的顺序写?可以吗?请说说理由。

第三,资料助读法。《梦回繁华》虽是一篇说明文,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但学生仅凭教材,还不易理解其深刻内涵。石老师“雪中送炭”,适时为学生的学习或写作提供助读资料,有《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等文学作品的选段,还有宋徽宗生平简介、当时奢侈之社会风气、暮春都市生活场景……这些助读资料,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内涵,还积累了文化知识,使说明文变得诗意盎然。

20210115133255_76089.jpg

蒋雯老师的研究课《女娲造人》,可以用“趣”“顺”“实”三个字概括。

第一,趣。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感受,是因为有三点理由:《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自身的特质决定了课堂的理趣性;蒋老师的教学语言充满磁性,自始至终吸引着学生的阅读情趣;情境设计的趣味性,更让“理趣”和“情趣”得以落地深根,例如,开启教学,用“谁是卧底”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乐时明确了神话与童话的区别,并直抵教学核心——想象;再如,以女娲的“神力”体现在何处为起点,统帅起对女娲这个人物形象的整体分析。

第二,顺。自读课,必须重视旁批和自读提示,但如何使用,颇有讲究:或直言(让学生直接阅读,根据要求完成相应任务),或曲言(教师不经意地“轻轻一点”,学生自如地运用),关键在于一个“顺”字。对此,蒋老师颇动了一番脑筋。例如,在复述课文之后,借助“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一句,自然引用了自读提示中《风俗通》对女娲造人的叙述;又如,在比较原文与《风俗通》(片段)后,便由女娲之“神”的描绘转入道“人”的解读,刚好回应了批注“女娲是一个神,缺却处处显示出人独特性。边读边画出文中的有关语句”。

第三,实。依然从三方面解析:目标扎实,能精准把握住本堂课的教学核心价值——借助想象塑造女娲这一形象;重点落实,不仅透彻分析了“神”与“人”完美融合的女娲形象,还将“想象”之法融入进来,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评价厚实,虽然完整内容浅显易懂,但深入他就,“坎坷”自然出现,于是,蒋老师的评价,或鼓励,或引导,或启发,哪怕个别答案有些“狰狞”,也努力发现其闪光点,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收获最大最美的果实。

20210115133326_99403.jpg

尤建峰老师的研究课《溜索》,充分彰显小说教学的特质,其主要亮点为:

第一,比较题目,引向深入。教学之时,便抓住题目《溜索》,与已学过的《孔乙己》《变色龙》比较:本文以事件为题,非以人物为题。在此基础上顺势一推:若将人物作为题目,该选谁?为什么?于是,学生的自读,就进入了“深水区”。这,乃是自读课中教师之导的关键!

第二,智用旁批,一石三鸟。“读完这篇小说,看看书中给出的七个旁批,如果纯粹是你自己阅读,也没有任何批注,你可能会漏掉小说当中哪些批注提示的内容?想一想,为什么?”在学生速读全文后“轻轻一点”,境界全出:这是因为,自读课,必然要用好旁批;再者,这些旁批,又是深入理解“谁是主人公”的一把钥匙;当然,为塑造主人公而采用的一些技法(如,“鹰”的衬托、“牛”的反衬、“蛇”的妙用、“小”字的奇妙)也自然得到咀嚼和品析,此正乃“借来旁批三分味,炼得读书一脉香”!

第三,读写共生,巩固升华。尤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对于另外三个汉子、以及运驮子时汉子的溜索,只是一句话带过。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你手中的笔代替阿城写一写其他汉子溜索的情景。”同学们借想象再造小说,紧扣小说情节,把握人物特点,学习精彩语言,这既是读与写的有效结合,又是对本题课所学内容的一种巩固检测。

20210115133359_59970.jpg

在精彩的课堂展示基础上,工作室成员贺莲、吕刚、顾奕老师采用“点穴式”评课法,围绕“自读”“读写”等关键词进行了点评;工作室领衔人仇定荣老师针对阅读教学中的“写”谈了三点想法:自然,不突兀生硬;精炼,不冗长臃肿;促进,不旁逸斜出。在此基础上,还对自读课文中“旁批”和“阅读提示”提出了“自然”使用的建议,要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

围绕“读写”,紧扣“共生”,一个学期,五次研讨,每位成员,均实现了零的突破,从感知到实践,从实践到反思,再从反思到升华:这,应该就是第一轮研讨的一大收获吧!

(撰稿:赵安 摄影:徐姗 审核:仇定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