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德育之窗>>心理辅导>>文章内容

教师心理赋能系列——厌学、拒学1

发布时间:2022-06-23 阅读量:

当我们去谈论学生厌学拒学这个话题时时,首先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与学校、学习、考试作用

在过去时代,青春期议题对个体发展并不非常重要人类的平均寿命相对更短,祖宗先辈在他们束发及笄之年履行成人的各种职责了现在的孩子即使身体发育成了一个成人的身体,不被允许做成人的事情,比如恋爱或性关系,这是青春期孩子的第一个心理特点所以他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压抑功能。这样的压抑功能很大程度上由我们目前的教育系统所执行所以无论合理与否,现在的孩子都需要克服自己天性的一部分。第二个特点是现在孩子的学习期变得空前长,很多孩子的学习计划是一直深造到博士,他们整个青春期甚至进入成年都处于学习过程中,如此漫长的学习过程,人类需要克服很多天性才能够适应。


所以谈厌学之前,我们不妨想一想,人类真的天生那么热爱学习吗?这涉及到学习动机的问题,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孩子先天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所以即使没有任何形式的奖励,他在学习当中获得的愉悦已经足够使他内在平衡。这样的孩子是有的,我本人在青少年时期至少在某些学科上不需要外部奖励,可现在孩子所考试的学科加上家长在课余所要求的艺术类科目超过10门都是有可能的。


一个孩子天然的热爱这所有的学科是很困难的,在某些学科上它依赖内部动机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在某些学科上可能需要外在的奖励,有些时候甚至奖励都不足以维持孩子的乐趣,因为现在的孩子从外在世界当中所获得的奖励的丰富程度空前提高了。即使你不去奖励他,他也有办法在网上找到奖励自己的东西,所以他不那么依赖父母的奖励,或者是你只给钱就行了。对于这些并非天性里所欢喜的学科,它仍然需要外部动机的刺激,有时候甚至需要惩罚的措施例如家长会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我将剥夺你的零用钱或者上网的时间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正强化的效果远强于惩罚,可一个班级四五十人,针对不同类型的孩子,正强化的方案可能需要设计很多种,青少年喜欢的奖励可能你想也想不到,所以在这种比较高的管理强度要求下,适度惩罚也是必要的但惩罚有可能会成为孩子排斥学校的一个诱因。当一个学生提出不想上学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他是不喜欢学习本身不喜欢老师还是不喜欢学校的环境,这个环境包含几个亚环境,比如班级同桌宿舍,如果宿舍让他觉得很难待下去,他也会不想上学,如果是学校本身例如学校的管理过于强调惩罚,学校对他而言是一种惩罚的提示信号,这也易使他对学校产生回避的倾向

一个孩子对于学习的这自然偏好受制于先天的智力以及每个人特长的部分,心理学上称为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一个一般智力没有问题的学生面对那么多学科也会产生智力的不均衡性,比有些学生在语言方面具有更多的天赋一些学生更擅长抽象思考,他可能在数学物理方面具有天分


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绩非常,他们产生对学校的畏惧乃至对学习本身的厌烦通常发生在初中,其中有一些外在方面的原因,比如进入初中班级竞争变得更强,基于比较带来的压力更大其次初中教授的知识也在发生变化。小学的时候,大家靠反复刷题不断的练习,都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在这个时候差距不容易拉开。进入初中,很多科目开始重视抽象思维,重视元认知能力,可在这个阶段,每一个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步调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早一点,有些孩子晚一点,不代表他在成年的时候赶不齐,可在这个时候差距就开始拉开了。


在小学的时候,一个孩子的自尊水平可能只挂靠了成绩只要他成绩好,他的自尊水平就可以得到提高。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自尊水平挂靠了更多更复杂的因素,比他们的发育水平,例如研究表明,女生如果发育偏早可能会增加了一些生理和心理的负担,间接导致的自尊水平下降站在老师的角度,大家可能容易接纳那些一心扎在学习上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发育早,使他产生学习之外的兴趣,对于老师而言是一威胁,这样的一种环境不知不觉滋生出打压的氛围,影响发育较早的女孩子的自尊。同时,研究表明男孩子的自尊可能会随着发育的变化升高,利于提高在班级里男孩子当中的地位,更容易成为效仿的对象。可反过来这也会让他更早参与成年性活动,导致成绩下降,随着成绩的下降,外界对他的评价降低,他的自尊水平又降下来。


除此之外,他的自尊水平还挂靠自我呈现,例如身高、变声水平、肤色、穿着、发型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只是因为脸上长了一个痘痘,就会让他觉得没法见人。正因为自尊水平在时期挂靠了太多的因素,使得自尊水平很容易产生动荡,而不只是挂靠学习成绩本身。换句话说,他们的学习成绩在他们的总体对自我的感觉中占的比重降低了,在家长和老师们看来是这孩子分心了,对孩子来说,除了学习,他们的发展议题变得更多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不知道这些是一个青春期孩子的自然现象,强行要求他们只关注学习,可能会适得其反,也会让他感觉到在学校里和家庭中没办法获得理解,因此会让他去网络上寻求认同。例如进入追星圈、游戏圈或是早恋。这些活动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形成了一个缓冲,看起来这个孩子在这些和学习无关的活动中花费了一定的能量和精力,但其实这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形成更为全面的认同。所以老师需要知道孩子出现学习之外的兴趣,不代表一定是不好的

以上是在预防层面的讨论如果真的没有预防好孩子的自尊水平严重下跌,并且使用游戏以及小团体也没能够提升自尊孩子在学校里就很难接纳。

一些孩子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可家长从来没有重视训练他的社交技能。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社交技能也是一个必考项,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较为适宜的社交水平,有可能被排挤,大家不和他玩,甚至欺凌一个孩子在某个圈子里没有一个保护的圈层,他就有可能成为被欺凌的对象。所以这样的孩子到最后,自尊水平会降到谷底。首先学习不再专心,而当他学习没那么专心的这一现象被家长和老师看到的时候,在此之前他自尊体系早已失衡


有些孩子在寄宿学校内自尊水平下降的同时关系需求得不到满足,即使回到寝室,都难以待下去。我们设想一个孩子当回到寝室安心休息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能够在学校待得下去吗?这时候学校变成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方,孩子开始不厌学,更会拒学学校,对于学习本身的反感泛化到了老师、同学、学校、甚至与学校有关的一切。


在这个时期他提出不上学,不管怎样都不去,像是一个厌学或者拒学现象的急性期。在急性期,我们要迅速找明他的自尊严重失衡的因素。


如果家长和老师都很难打开孩子的心扉,就可以将孩子转介给心理老师甚至是去校外的心理咨询,因为有些事情可能涉及比较羞耻的体验例如与性有关的体验所以当老师遇到孩子不愿意说的时候,也不要逼压。这个时候他在急性期是需要帮助,有些孩子在急性期回去然后在家里待,一开始回去的时候也是不适应,可是天长日久,就会找到在家里的适应方式,非常常见的是在家里打游戏当家长推开门的时候,发现孩子在一堆饮料罐里头坐着打游戏,这时候就进入了慢性期,就像一个急症之后发生了慢性化,他在一个新的位置建立了平衡,刚回来的时候就像人刚退休一样,在家里没事干还挺无聊,可一段时间后他就会找到法子让自己在家里非常舒坦


这个时候你想让他再从休学的状态下恢复,就比较困难,因为在家里很适应很愉快在学校里会有惩罚老师的指责和同学的指指点点回到学校自然变得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在一个拒学的急性期和休学状态下的慢性期做的工作是不一样的。


如果这个孩子已经进入慢性期的休学,使他复学就没那么容易,我们要让他在休学中的比较科学比如说学习这件事情难道一定是在学校才叫学习?在疫情期间,孩子上网课也是在家里学习,所以在家里也可以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比方一个孩子沉浸在日系漫画中,这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有兴趣的是学习日语,但不管怎么样,让他的大脑重新开始对学习有兴趣,然后才能够把这种对学习的兴趣慢慢泛化。不管怎么样,预防的重要性大于后期治疗性的干预


从老师的角度而言,首先需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我们如何让这个孩子扬长避短,在他的总体的自尊水平上保持一个正其次我们要关注青春期少年的身心特点,认识到这个阶段孩子的自尊的函数有多的变量,学习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剩下的完全不能忽视。他的长相发育家里的经济水平,他在什么样的圈子里,这些是青春期的特点,而不能只把他当作学习机器,要留意其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如果你能够让他维持一个比较好的自尊平衡,学习也会有比较好的后劲。


第三点我想要说的是一个家校合作的问题,在心理临床工作中我们听到有些时候老师的一句重话就使得一个孩子采用非常极端的行为,可我们把重的内容拿出来看,发现一点都不重实际上是,有些家庭的功能不足,比家庭经历了某些变故,家庭最近遭遇经济或社会支持方面的危机,家庭里存在重症病人等,这时候孩子从学习本身得到的压力可能没多少,但是他本身所负载的压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承受的最大值,这时候可能老师的一句非常正常的评论,变成最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老师班主任要留意孩子家庭近况,有没有异常,避免我们对于学生非常正常的评论青春期孩子击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