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德育之窗>>心理辅导>>文章内容

教师心理赋能系列——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和关键点

发布时间:2023-02-15 阅读量:

 1.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是行为训练行为矫正

好习惯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说教,而是靠行为训练和行为矫正,其理论依据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假设认为:总体而言,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习得的;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后天良好的教育与学习养成的,不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通过后天不良的教育与学习养成的。正因为一切是习得的,所以,如果已经有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通过重新学习和训练将它改正过来。根据这一假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一套行为矫正程序,他称之为塑造作用他主张先观察实验对象的全部操作性行为,分析哪些是有益的行为,哪些是不良的行为。然后,有目的地赏那些需要保留、巩固的有益行为,忽视或惩罚那些需要弃除的不良行为,结果,便创造出一种基本上是全新的行为。

行为主义可操作的技术有几十种,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基本技术、扩展技术和内隐技术。其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是基本技术共三种。第一种是强化。就是当孩子出现一个正向行为的时候,我们就给他一个愉快的刺激,如表扬、拥抱、拍肩等,这些都属于有愉快体验的反馈刺激,从而使正确的行为愿意继续出现。第二种是惩罚。就是当孩子出现不良的行为时,我们就给他一个痛苦的刺激,如批评、惩罚等,这些都是不愉快的体验,从而使错误的行为习惯不再出现。第三种是消退。就是当孩子用一种不正确的行为方式,想达到他的某种目的时,老师和家长对其置之不理,让他的不良行为方式无果而终,从而使这个孩子的不良行为方式因一次又一次的达不到目的而自动消退。

 

2. 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是正向关注”“聚焦改变

 

培养良好习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眼光聚焦于学生的问题行为,而要聚焦于他们的正向行为。

要知道,学生不是缺少好的行为,而是缺少发现,特别是缺少及时的、由衷的赞美。我们要像看到自家的孩子摇摇晃晃地迈出第一步,或者听到孩子第一次开口叫出妈妈”“爸爸的时候,忍不住内心的狂喜去亲吻孩子、夸奖孩子那样,去欣赏、鼓励学生那些不起眼的好行为和好品质(如耐心、诚实、友善、坚持、关心他人等)。不要把学生偶尔出现的好的行为,看作理所当然的,因而忽略了赞赏,如果这样,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可能会渐渐消失。

这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叫作正向关注,放大优点;发现例外,及时强化。这句话的核心理念就是正向关注聚焦改变。下面分别做一些简单的解释:

1)正向关注。你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不良习惯或严重缺点的时候,要换一个视角去看他正向的东西。比如,孩子平时写作业很拖拉,但是有没有不拖拉的时候呢?教师和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好行为、好习惯,这就叫正向关注。

2)放大优点。孩子出现正向行为的时候,教师和家长都要把它有意识地放大,把他做到的事情和表现的优点说得更好一点,适度地夸张一点,然后充满激情地去鼓励他、赞美他。

3)发现例外。孩子的不良行为不一定每天都出现,那些不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就是例外;或者不良行为虽然出现了,但是比昨天出现的错误小很多,这也是例外。比如,作天孩子迟到了10分钟,今天迟到了5分钟,虽然同样是迟到了,但今天依然是例外。教师可以真诚地和孩子私下聊聊:你昨天迟到了10分钟,但你今天提前到了5分钟,你是怎么做到的?明天可不可以再早一点?正向关注的经典举措,就是发现例外。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例外就会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出现。

4)及时强化。只要孩子出现了正向行为,教师和家长就要立即运用强化技术,对正向行为施加令孩子感到愉悦的刺激,通过各种语言的或非语言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方式去给予强化,从而激励他再次,甚至多次重复正确的行为方式,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国志》里有一句话,叫作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心理学家林正文和我将这句话先后改了两个字,叫作莫以善小而不赞,莫以恶小而责之。教师和家长若能从小的正向行为(如按时起床、整理床铺、随手关灯、主动收拾碗筷、及时完成作业等)开始加以关注和强化,不断积累,一定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